
為鼓勵民眾提前規劃老後生活,結合金管會推動的「金融大回饋計畫」,「預開型安養信託」推廣系列活動起跑!信託公會秘書長呂蕙容表示,「預開型安養信託」為高齡者打造一套既能預先規劃、又能有效保障財產的機制。這項由業界發起的推廣行動,進一步彰顯信託不僅是金融商品,更是人性關懷的體現。
呂蕙容表示,隨著高齡人口比例逐年升高,愈來愈多家庭面對長者身心退化所帶來的風險與照護難題。許多長輩因缺乏有效的財產管理機制,造成財產被挪用盜用,甚至遭遇詐騙,造成生活無以為繼的困境。
信託業者在第一線深刻體會這些現象,因此在過去幾年間,陸續開發「預開型安養信託」,協助民眾在身心健全時,預先規劃老年生活後的財產管理,並且約定未來發生特定情形時,如失能、失智或罹患重大疾病時,由受託機構依信託契約啟動資金的支付與運用,用以照護生活、醫療與其他所需支出,在未啟動信託資金支付與運用前,免收或減收信託管理費。
呂蕙容表示,這項制度的最大價值,在於高齡者得以在自主的狀態下預先規劃老後生活,在信託預開等待期間減輕民眾負擔,以提高民眾提早準備的意願。既能避免突發狀況時造成親人之間的糾紛與壓力,更可有效防堵不當誘導與詐騙,讓財產不因年齡而暴露於風險中,確保老後的尊嚴與安全。
為擴大民眾對安養信託制度的認識,信託公會將與信託業者攜手合作,展開一系列推廣行動,金管會亦會透過公共託播協助宣導,共同運用數位資源,加強對年輕世代與家庭照顧者的溝通。
從企業官網到社群平台、LINE官方帳號、YouTube頻道,持續發布懶人包、短影音、案例分享與教學說明,將傳統上屬於高端理財的信託觀念,轉化為全民皆可理解、皆能使用的生活工具。而在實體推廣方面,將主動走入社區、村里辦、偏鄉或弱勢團體,與在地長照機構、社福團體、地方政府建立合作關係,辦理安養信託教育講座與說明會,直接面對有需求的家庭與個人說明制度內涵與規劃方式,強化面對面的互動與信任感。
多家信託業者已在全臺設立安養信託服務專區,培養專責人員提供一對一諮詢,並同步開發各類宣導素材與簡易試算工具,讓民眾更容易理解信託設計與運作模式。此外,現行實務上已有業者提供簽約費、管理費減免等優惠,以降低使用門檻,預計未來將有更多的業者參加或提供更優惠的措施,以增加民眾簽訂預開型安養信託契約之誘因,並強化安養信託推廣效益。
呂蕙容指出,安養信託不應只是資產管理工具,而應視為家庭保障的一環,期待家家戶戶都有信託來保障資產安全、照顧家庭成員、累積與傳承財富。越早規劃,越能保留選擇權與主導權;而將財產管理與照護安排交由專業團隊負責,更可減輕家人在關鍵時刻的壓力與爭議。此次推廣行動,不僅展現了信託業界對高齡議題的積極回應,也為臺灣邁向超高齡社會鋪設出一條更安心、更有尊嚴的老後生活之路。
文章來源:工商時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