壽險業出三招,抗醫療通膨 [2025/7/10]

物價高漲、醫療通膨更可怕,新式醫療手術與療程日新月異,新藥、醫材、新式醫療手術以及提升醫療品質的輔助工具等,皆隨著科技進步而推陳出新、費用拉高,壽險業者建議,民眾醫療險防護網也要升級抗通膨版,才不會等到要用時捉襟見肘。

 

國泰人壽建議三招,一是選擇實支實付醫療險作為基礎防護,近年醫療費用持續攀升,住院、手術及自費醫材等支出常超出健保補助範圍。實支實付型醫療險可依實際花費提供理賠,為對抗醫療通膨奠定第一道經濟防線。規劃充足的實支實付額度,有效分擔突發醫療開銷

 

二是補足癌症保障缺口,一次給付型保險能在確診時迅速提供資金,協助患者應對高額的治療費用,減輕家庭經濟壓力,並讓患者能專心接受治療而無後顧之憂;三是完善高端醫療保障配置,面對高端自費療法日益普及與費用高昂的現實,應透過投保具針對新型態療法提供保障的癌症險,確保黃金治療期的治療品質,並使療程不因經濟壓力中斷。

 

凱基人壽指出,醫療技術日新月異,癌症療程走向精準治療、免住院模式,民眾應提前將癌症險納入重點規劃,若不幸罹癌,能夠轉嫁治療費用風險,有機會選擇更適合的醫療服務,掌握治療黃金期。可用三招打造癌症醫療保障防護網,一是罹癌後主約一次性給付,讓罹病初期即可獲得保險給付,用以減輕面對治療過程的經濟壓力;二是重度癌症生活照護保險金提供治療關鍵期的費用支持;三是再搭配附約加強一次性給付的保障。

 

台灣人壽提供三心法,一是保障要搭配,附約組合更全面,強化不同層次保障。單一癌症保障難以涵蓋複雜醫療支出,建議可透過住院醫療、手術、實支實付醫療險與一次性給付的重大傷病險等多項搭配,分別應對住院、門診、自費療程與生活費用等需求,補足各層面的風險缺口。

 

二是內容要補強,老保單恐無法支應現代治療趨勢。早期保單聚焦重症住院理賠,難以因應現今強調門診、日間化療和標靶藥物等新式療法。建議補強一次性理賠的癌症保險,確保保障內容貼合實際風險;三是保單要健診,定期檢視,才能即時補強與調整,建議每3~5年或人生階段改變時,進行一次保單健診,檢視保額是否充足、保障結構是否符合人生階段與醫療發展。

 

文章來源:工商時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