取代儲蓄險 「目標到期債」熱銷 [2020/1/2]

有銀行業者提前與投信業者合作,推出具備「債券」及「債券型基金」優點的「目標到期債基金」,可望成為取代儲蓄險的「類定存」熱門投資標的。(情境照) 過去10年來,因儲蓄險「太好賣」,可消化銀行業爛頭寸、客戶又沒虧損風險,讓部份銀行幾乎靠儲蓄險為生;但明年起儲蓄變得難賣,有銀行業者「預見」主管機關早晚動手整頓儲蓄險,提前與投信業者合作,推出具備「債券」及「債券型基金」優點的「目標到期債基金」,可望成為取代儲蓄險的「類定存」熱門投資標的。

但業者提醒,目標到期債產品仍有遭遇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,不保證穩賺不賠! 過去只要定存到期或想辦理定存時,銀行員、理專多會引導或遊說顧客買6年期儲蓄險,但明年起,可能改推薦另一種「類定存」的目標到期債基金。

金融股王的上海商銀上週才宣布與瑞銀集團聯手,由瑞銀投信規劃推出「瑞銀2023至2025機動到期新興市場債券基金」,當基金滿3年起,只要年均報酬達5%時,就啟動提前出場機制,投資人資金調度更有彈性;公股獲利王的兆豐商銀去年也與施羅德投信合作,推出「施羅德2022到期新興市場主權債券基金」,極短時間內募得近35億元。

這兩檔基金都是近兩年市場賣到爆的「目標到期債基金」,同時具備投資「債券」及「債券型基金」優點,雖然國外行之有年,但國內直至2016年8月,才有第一檔與保險連結的目標到期債券基金,算是儲蓄險一種;單純的以基金型態發行,直到2019年初才推出,第一檔就「募爆」。

根據投信投顧公會資料,台灣目標到期債券基金過去兩年多快速成長,今年初資產規模甫突破2000億元,到了11月已突破3000億元,僅今年就發行逾40檔;因目前仍有十多檔已取得核准函、尚未募集的基金,加上主管機關明年嚴控儲蓄險產品,預期明年勢必更加熱銷。

但目標到期債產品仍有遭遇系統性風險的可能;根據銀行業者試算,若一次面對十幾家公司債倒閉,還是有侵蝕本金情況發生,且要達成業者募集基金時訴求的最高報酬率,仍需「天時」、「地利」、「人和」才有機會。